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网站 站群 今天是:

攀枝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攀枝花市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来源:市政府     发布时间:2011-11-21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十二五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农业和农村发展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一个核心、两个转变、三个提升作为总体发展思路,即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由传统农业向现代特色农业转变,由家庭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提升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纵深推进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和效益,普及科技和文化知识、提升农民整体素质。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城乡统筹,突出农民增收。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城乡融合,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千方百计地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强化农民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扩大农民就业渠道,拓宽农民增收领域,加速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进程,切实让农民长期受惠。

2.坚持效益优先,突出特色优势。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倾力打造特色水果、早春蔬菜、优质烤烟、畜牧水产、生物能源五大项目,促进其优势明显、产品质量优质、开拓广阔市场、突出经济效益。

3.坚持产业推进,突出适度规模。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加强政策、资金、技术扶持,大力开发招商引资工作,培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在最佳适宜区域内发展特色产业。通过适度规模调整土地和种、养业布局的前提下,形成相对连片,规模布局,建立特色农业产业经济带。着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升级。

4.坚持市场开拓,突出品牌打造。树立品牌就是市场,就是生产力和竞争力的意识。加强政府对农业服务与管理职能,利用社会公共资源,实施集体注册商标,联合打造品牌,依靠品牌张力,带动产业发展的策略,强化品牌策划和宣传,加大品牌产品的开发力度,创立一批带动产业发展的强势品牌,培育知名商标、著名商标、驰名商标,以优质产品、名优品牌拓展市场,扩大产品市场份额。

5.坚持科技支撑,突出循环节约。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手段,努力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由重产量轻质量向产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由传统管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的集约经营型转变,由原料生产为主向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转变,着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树立减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环的发展理念,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循环农业,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6.坚持政府引导,突出资源优化。坚持政府引导,做好协调工作,建立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并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引导作用,调动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参与的积极性,促进资本、资源向优势企业、优势项目、优势产业流动,通过招、拍、挂等手段,使资源配置市场化,资源开发效益最大化。

7.坚持改革创新,增强体制活力。不断推进制度改革和机制创新,构建运转高效、充满活力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体制环境。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专业大户和其他中介组织,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发展千家万户农民参与市场竞争。

8.坚持对外开放,突出海峡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面推进农业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农业经济体系。全面建设攀枝花台湾农民创业园区,开创更有效的途径、模式和经验,推动两岸农业合作向纵深发展,推进攀枝花特色农业向创汇农业发展。

(三)发展目标

1.经济目标

2015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47亿元,比2010年增加10.48亿元,年均增长5%;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7.42亿元,比2010年增加5.73亿元,年均增长5%;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0元,比2010年增加5707元,年均递增13.8%

2.生产目标

2015年,蔬菜22万亩(其中早春蔬菜15万亩,早春蔬菜中设施蔬菜10万亩),产量65万吨;水果35万亩,产量18万吨(其中:芒果20万亩,产量8万吨;枇杷5万亩,产量0.7万吨;梨2万亩,产量1.8万吨;桃2万亩,产量1.6万吨;葡萄2万亩,产量1万吨;发展莲雾、番荔枝、番木瓜、火龙果、油梨等热带珍稀果品1万亩);烤烟27万亩,产烟叶80万担;肉类产量8万吨。

3.综合目标

2015年统筹城乡的发展要取得明显成效,东、西区率先实现城乡统筹,仁和区的大部分地区实现城乡统筹,米易县安宁河谷和盐边县红格片区实现城乡统筹,形成以城带乡、城乡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1  攀枝花市农业十二五发展目标规划表

 

2009

2010

2015

20102015

年均发展速度

农林牧渔总产值

34.03亿元

36.52亿元

47亿元

5%

农民人均从第一产业获得纯收入

3193

3543

4520

5%

农民人均全部纯收入

5475

6293

12000

13.8%

粮食产量

23.14万吨

23.2万吨

23万吨

水果产量

12.17万吨

15.68万吨

18万吨

2.8%

蔬菜产量

52.5万吨

54.86万吨

65万吨

3.5%

烤烟产量

43万担

32.55万担

80万担

19.7%

油料产量

2723

3013

5000

10.7%

甘蔗产量

15.19万吨

15万吨

15万吨

茶叶产量

70

78.6

140

12.2%

中药材面积

3045

3712

10000

21.9%

花卉面积

1000

1300

5000

30.9%

蚕茧产量

3214

3566

6000

11%

肉类产量

6.77万吨

7.04万吨

8万吨

2.6%

禽蛋产量

8283

12239

14600

3.6%

四、十二五重点产业规划

根据以上确定的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市农业发展重点规划为:

(一)水果

以芒果为代表的南亚热带果树是我市最具特色的新兴产业,也是近年发展最快的一个项目,产品影响力与经济效益逐年提高,发展潜力巨大,成为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坚持增加面积,突出特色,提高品质,强化产后处理,打造品牌。以建设全国最大的南亚热带晚熟芒果产业基地和全国知名的冬春优质枇杷基地为重点,抓好南亚热带果树商品基地建设。到2015年,全市果树面积发展到35万亩,产量18万吨。

 

2  攀枝花市十二五水果规划表

    2015

 

合计

芒果

枇杷

石榴

葡萄

其他

面积(万亩)

35

20

5

1.3

2

2

2

3.7

产量(万吨)

18

8

0.7

0.7

1.8

1.6

1

4.2

 

1.芒果。攀枝花芒果具有十分明显的产品及市场优势,需重点发展。

发展目标:继续调整扩大基地建设规模,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和综合配套技术的应用,重视新品种的引进选育和品种搭配,提高产量与品质,大力开拓市场,打造名优品牌,将攀枝花建设成享誉国内外的南亚热带晚熟芒果产业基地。到2015年,实现芒果种植面积20万亩,产量8万吨。

区域布局:我市芒果产业规划布局在海拔1500以下河谷区为主,到2015年发展到20万亩。分布于全市23个乡(镇),重点规划在仁和区、盐边县、米易县、西区的:大龙潭、总发、前进、桐子林、红格、益民、格里坪、新山、白马、草场等10个乡镇。

 

 

3  攀枝花市芒果产业发展规划表                                               

 

仁和区

盐边县

米易县

西 

东区

2009

面积(万亩)

13.58

7.5

3.5

1.8

0.11

0.67

产量(万吨)

3.58

2.46

0.35

0.6

0.1

0.07

2010

面积(万亩)

16.4

7.944

4.5925

2.4286

0.8168

0.666

产量(万吨)

4.547

2.8825

0.7984

0.6826

0.12715

0.0563

2011

面积(万亩)

17.1

8.1

4.8

2.6

0.9

0.7

产量(万吨)

4.8

2.95

0.9

0.75

0.14

0.06

2012

面积(万亩)

17.8

8.3

5

2.8

0.95

0.75

产量(万吨)

5.6

3.2

1.16

1

0.16

0.08

2013

面积(万亩)

18.5

8.5

5.2

3

1

0.8

产量(万吨)

6.4

3.46

1.43

1.25

0.17

0.09

2014

面积(万亩)

19.2

8.6

5.3

3.1

1.3

0.9

产量(万吨)

7.2

3.71

1.69

1.51

0.19

0.1

2015

面积(万亩)

20

8.7

5.5

3.2

1.5

1.1

产量(万吨)

8

3.96

1.94

1.76

0.2

0.14

 

2.枇杷。枇杷产业是我市近年农业产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十二五期间将逐年扩大种植面积,加强科技投入,重点研究枇杷的控花控熟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的集成与普及,着力提高单产与商品率。

发展目标:2015年,实现枇杷种植面积5万亩,产量0.7万吨。

区域布局:我市冬春枇杷产业规划布局以二滩库区及安宁河流域海拔1300~1700区域,主要分布在米易县、盐边县。重点布局在米易县丙谷镇、白马镇、攀莲镇、湾丘乡、新山乡、撒连镇;盐边县渔门镇、惠民乡、永兴镇、国胜乡等14个乡(镇)。

 

4  攀枝花市冬春枇杷产业发展规划表

                                            

盐边县

米易县

2009

面积(万亩)

3.9

1.4

2.4

产量(万吨)

0.48

0.08

0.40

2010

面积(万亩)

4

1.5

2.4

产量(万吨)

0.5

0.18

0.32

2015

面积(万亩)

5.0

2

3

产量(万吨)

0.7

0.35

0.35

(二)蔬菜

我市蔬菜基地是农业部确定的国家南菜北调重要基地,特别是早春蔬菜更具有发展优势,蔬菜产业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已成为当地农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蔬菜产业的发展将择重于早春蔬菜,设施栽培,无公害及绿色食品基地的建设。

发展目标:2015年,实现蔬菜种植面积22万亩,产量达65万吨,总产值12亿元。其中早春蔬菜种植面积15万亩,产量50万吨,产值9亿元。设施蔬菜面积10万亩,产值6亿元。

区域布局:全市重点布局在27个乡镇,其中米易县攀莲镇、丙谷镇、撒莲镇、草场乡、垭口镇、白马镇、湾丘乡、得石镇等8个乡镇;盐边县红格镇、益民乡、桐子林镇、永兴镇、惠民乡、渔门镇、国胜乡、和爱乡8个乡镇;仁和区仁和镇、总发乡、中坝乡、大龙潭乡、大田镇、平地镇、同德镇、布德镇、金江镇9个乡镇;东区银江镇;西区格里坪镇。

5  攀枝花市蔬菜产业基地发展规划表

 

仁和区

盐边县

米易县

东、西区

总量

其中:设施蔬菜

总量

其中:设施蔬菜

总量

其中:设施蔬菜

总量

其中:设施蔬菜

总量

其中:设施蔬菜

2009

面积(万亩)

16.2

4.4

5.85

0

4.25

0.09

5.57

4.3

0.53

0.01

产量(万吨)

52.5

15.5

21

0

9.8

0.3

19.9

15.16

1.8

0.04

2010

面积(万亩)

17.0

4.8

6.2

0.04

4.3

0.11

5.9

4.64

0.6

0.01

产量(万吨)

54.86

16.8

21.46

0.17

10.1

0.39

21.6

16.2

1.67

0.04

2012

面积(万亩)

18

6.2

6.5

0.4

9.86

0.7

6.3

5.1

0.4

0.01

产量(万吨)

57

21.5

22.5

1.5

11.3

1.8

21.86

18.2

1.1

0.04

2015

面积(万亩)

22

10

6.8

0.9

5.6

2

7.4

7

0.2

0.1

产量(万吨)

65

32

24

5.4

14.0

6.0

26.3

20.6

0.7

0.04

 

(三)烤烟

烤烟作为近年新兴发展的一个产业,已成为二半山区特别在彝族区农民经济增收的主要来源,受到广泛欢迎与支持。

发展目标:作为受国家政策双控的一个特殊农产品,到2015,全市收购烟叶80万担,建成基地单元16个,建设基本烟田60万亩,全面实现基地化、特色化、现代化目标,建成全国重要的优质特色烟叶基地;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保质高产,具备年产优质烟叶100万担的能力。

区域布局:全市重点布局在28个乡镇,米易县攀莲镇、丙谷镇、得石镇、草场乡、白马镇、湾丘乡、普威镇、白坡乡、麻陇乡、撒莲镇、新山乡等11个乡镇;盐边县共和乡、鱼乡、红果乡、箐河乡、红宝乡、永兴镇、惠民乡、渔门镇、国胜乡、红格镇、新九乡、和爱乡等12个乡镇;仁和区有大龙潭乡、啊喇乡、同德镇、布德镇、平地镇等5个乡镇。

(四)畜牧

以草食畜牧为主的畜禽产业大有潜力可挖,十二五末,我市畜禽产业要实现肉类总产量8万吨,禽蛋1.46万吨,出栏猪76万头,出栏牛4.25万头,出栏羊47万只,出栏家禽660万只,出栏兔18万只,实现畜牧业产值16亿元。

6  攀枝花市十二五畜禽产业规划表

              2015

 

合计

家禽

禽蛋

出栏数(万头或万只)

4.25

47

76

18

740

1.46

肉类总产(万吨)

8

0.53

0.93

5.47

0.029

1.07

产值(亿元)

16

 

 

 

 

 

 

 

1.牛、羊。牛、羊养殖业作为我市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发展速度较快,市场前景十分看好,是今后畜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发展目标:到2015年,规划区域的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全市肉牛和肉羊出栏分别达到4.25万头和47万头,产肉0.53万吨和0.93万吨。出栏兔18万只。初步形成肉牛肉羊生产核心区和优质牛肉肉羊供应基地,形成1-2个攀枝花本土畜产品品牌;优势区域内良种及良种推广面达到80%以上,初步形成涵盖良种繁育、标准化饲养、疫病防控、质量安全监管现代肉牛肉羊产业体系。

区域布局:以盐边、米易、仁和为主,具体分布情况为:

优质肉牛生产基地:盐边县和爱乡、格萨拉乡、鱤鱼乡、永兴镇;米易县垭口乡、攀莲镇、草场乡、得石镇、普威乡;仁和区大龙潭乡、啊喇乡、平地镇、大田镇、中坝乡。         

优质肉羊生产基地:盐边县格萨拉乡、共和乡、红宝乡、温泉乡、箐河乡、红果乡;米易县白坡乡、麻陇乡、得石镇、新山乡、草场乡、白马镇;仁和区平地镇、大龙潭乡、太平乡、布德镇、中坝乡、务本乡;西区格里坪镇。

7  攀枝花市草食牲畜主要目标规划表                                 

       年份

项目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牛出栏(万头)

3.89

3.925

3.98

4.04

4.1

4.17

4.25

羊出栏(万只)

35.91

37.156

39

41

43

45

47

兔出栏(万只)

5.24

11.46

12.5

14

15.5

17

18

2.生猪。养猪是我市畜牧业的主体,在畜牧产值构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也是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尽管近年来猪肉价格受到市场影响较大,猪价起伏较大,但是全市生猪生产仍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作为全市畜牧业的基础产业,养猪业仍然将作为全市畜牧业的基础产业,稳定推进发展。

发展目标:2015年,年出栏生猪76万头,产肉5.47万吨。

区域布局:东区、西区及仁和区的部分乡镇,利用其区位优势、经济基础好和开放程度相对较高的有利条件,加快推进生猪产业化进程,率先迈入养猪业的现代化。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位于二半山以下的乡镇,发展重点是进一步转变传统养殖方式,并利用其粮食资源丰富、养猪业基础较好等优势,采取农牧结合的方式,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养殖,不断提高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同时,因地制宜发展各种类型的生态养猪业,提高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加快建立生猪养殖基地。

8  攀枝花市生猪产业发展规划表                                     

       年份

项目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猪出栏(万头)

65.05

66.91

68.7

70.5

72.5

74.3

76

3.家禽。我市养禽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快速,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今后重点扶持推进发展的产业。

发展目标:2015年,年出栏家禽660万只,禽蛋产量1.46万吨。

区域布局:在农区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养殖和专业饲养小区,加快良种的推广,改善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市郊发挥科技、人才和市场优势,加快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饲养发展。

东区:以发展现代化的蛋鸡业为主。

西区: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的肉鸭为主。

仁和:运用现代化的饲养设施和设备,发展现代化的蛋鸡业。规模化、标准化的肉鸭、肉鸡生产。发展适合攀枝花特点的种禽生产和经营。

盐边:规模化、标准化的禽蛋生产,适度规模饲养。

米易:加快米易鸡的保种、选育、开发并适度规模饲养,提高米易鸡的生产性能,提高产品风味特点。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的禽蛋生产。

9 攀枝花市养禽业主要目标规划表                                

          年份

项目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禽出栏(万只)

605.72

584.3

600

615

630

645

660

禽蛋产量(万吨)

0.8283

1.2239

1.28

1.35

1.4

1.43

1.46

(五)粮油

粮食生产坚持稳面积、调结构、抓品质、重效益的原则。严格执行基本粮田保护政策,强化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挖掘增产增收潜力。

发展目标:粮食常年播种面积保持在60万亩,粮食产量达到23万吨以上。加强粮食作物高产创建示范,强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产稳产粮油产业基地30万亩。加速产品结构调整,突出品质优势与经济效益,坚持稳定水稻面积,减少小麦面积,扩大冬春鲜食玉米、马铃薯、胡豆、豌豆等菜用粮面积,建设优质高效外销菜用粮基地6万亩;注重优良品种的引进推广和先进实用技术的转化运用,着力技术的集成与普及,实现水稻和玉米良种推广率达到95%以上,着力更换全市的小麦品种与荞麦品种,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提高整个粮食产品的质量,实现种粮增产增效。

1.水稻。2015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2万亩左右,平均亩产达到560公斤,总产达到12.3万吨。国标三级以上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70%以上,其中国标二级以上的优质稻达到8万亩。优良品种推广率达到95%以上,在适宜地区发展优质粳稻。以旱育秧、抛秧、强化栽培为主的集成配套技术覆盖率达到85%以上,精确定量栽培、优化定抛、机插秧等新技术示范推广面积达40%以上。

2.玉米。2015年,种植面积达到16万亩,亩产达到400公斤,总产达到6.4万吨。加大鲜食玉米发展力度。推广优质蛋白饲用玉米,发展青贮(青饲)玉米,大力推广抗旱耐旱玉米新品种。地膜覆盖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

3.小麦。2015年,种植面积减少到9万亩以下,平均亩产达到290公斤,总产达到2.6万吨。着力推广发展优质专用小麦。

4.薯类。2015年,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重点推进早春菜用马铃薯发展。加快良种繁育体系、产业化及市场流通体系、优质专用生产基地建设,商品率达到70%以上,脱毒种薯推广率达到50%以上。

5.豌豆、胡豆。2015年,豌豆种植面积稳定在5.5万亩。胡豆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以鲜食菜用为主,重点抓好良种推广与市场流通建设。

6.油料。油料生产坚持逐步扩大面积、种植优良品种。扩大小春油菜种植面积,全面推广双低油菜品种,适度集中种植,做好专收、专销、专加工,提高加工技术和产品档次;在大春生产中,利用轮歇地、新开垦出的生地种植花生。到2015年,油料面积争取达到7万亩,产量0.5万吨。

10  攀枝花市粮油产业规划表

2011~2015年度

粮食

合计

水稻

玉米

小麦

薯类

豌豆

胡豆

其他

油料

2015

面积(万亩)

60

22

16

9

5

7

2

7

产量(万吨)

23

12.3

6.4

2.6

0.6

0.9

0.2

0.5

五、十二五农业发展的重点工作

 十二五期间,围绕我市特色水果、早春蔬菜、优质烤烟、畜禽四大农业优势产业,突出抓好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实施高标准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重点园区建设为核心,着力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示范园区的产业带动作用,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积极扶持经营主体的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化水平,加速农产品流通市场综合建设。提高现代农业物流水平。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农业管理与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

(一)强化基地建设,带动产业纵深发展

十二五期间,以特色水果、早春蔬菜、优质烤烟、畜禽四大农业优势产业为重点,抓好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力争在全市分区域重点打造20个以上万亩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园区。在确保粮食生产稳定的前提下,扩大晚熟芒果、早春枇杷的种植面积;稳定大田石榴生产基地;扩大米易县、盐边县设施蔬菜面积,新建设施大棚5万亩;完成4个烤烟新区(单元)开发,着重抓好烟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继续扶持壮大肉牛、肉羊、禽蛋、生猪等优势畜禽产业,建设规模化生猪基地30个,规模化养牛基地5个,规模化养羊基地15个,建设无公害优质禽蛋生产基地10个,每个基地年出栏禽蛋2万枚以上。建立起完整的良种繁育体系,基本覆盖主要产业,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优良种质资源。

2015年全市优质特色水果基地、蔬菜基地、烤烟基地、畜禽养殖基地基本建成,高产稳产优质粮油基地建设达到预定目标。

 

11 芒果产业基地建设规模及投资概算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

建设内容

建设投资

(万元)

备注

良繁体系

150亩,年出苗35万株

30亩钢架大棚、改土、培肥、水利、道路

450

 

基础设施

 

水型水利、道路建设

5000

 

新建基地

5.5万亩

改土、培肥、种苗

9900

每亩1800

老果园改造

4万亩

改土、培肥、品种改良

2400

每亩600

小计

 

 

17750

 

 

 

 

 

12  枇杷产业基地建设规模及投资概算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

建设内容

建设投资

(万元)

备注

良繁体系

50亩,年出苗5万株

钢架大棚、改土、培肥、水利、道路

150

 

新建基地

1万亩

改土、培肥、种苗

2000

每亩2000

老果园改造

2万亩

改土、培肥、品种改良、水利、道路

2200

 

小计

 

 

4350

 

13  石榴产业基地建设规模及投资概算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

建设内容

建设投资

(万元)

备注

良繁体系

20亩,年出苗3万株

钢架大棚、改土、培肥、水利、道路

60

 

新建基地

0.5万亩

改土、培肥、种苗

900

每亩1800

老果园改造

0.5万亩

改土、培肥、品种改良,小水利、道路

1300

每亩600

小计

 

 

2260

 

14  蔬菜产业基地建设规模及投资概算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

建设内容

建设投资

(万元)

备注

规范育苗场

100亩,10

田型调整、改土、建钢架大棚,育苗设施,控温设备

6000

每亩6万元

新建设施蔬菜基地

1.4万亩

道路、沟渠建设,田型调整、改土、建钢架大棚

42000

每亩3万元

老蔬菜基地改造

3.6万亩

田型调整、改土、建钢架大棚

72000

每亩2万元

小计

 

 

120000

 

15  蚕桑产业基地建设规模及投资概算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

(万亩)

建设内容

建设投资(万元)

备注

新建基地

2

改土、培肥、种苗

2400

每亩1200

老果园改造

3

改土、培肥、品种改良、小水利、道路

1200

 

丝厂技改

 

设施设备更新

600

 

小计

5

 

4200

 

16 其他作物产业基地建设规模及投资概算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万亩)

建设内容

建设投资(万元)

备注

新建茶园基地

1

改土、培肥、水利、道路

1400

 

改造老茶园

0.5

改土、培肥、水利、道路、品种改良

300

 

新建花卉基地

0.5

改土、培肥、水利、道路,500亩钢架大棚

1850

 

中药材基地

1

改土、培肥、水利、道路

800

 

小计

 

 

4350

 

 

17 畜禽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及投资概算

种类

建设规模(个)

建设内容

项目投资(万元)

备注

良繁体系建设

生猪

8

改(扩)现有种猪场基础条件,种公(母)猪引进

1920

 

2

新建,存栏在100头以上纯种繁育场,良种引进

800

 

4

新建,存栏在300只以上的纯种繁育场,良种引进

700

 

2

新建存栏在1万只以上的繁育场,良种引进

800

 

3

新建存栏在1万只以上的繁育场,良种引进

800

 

畜禽标准化养殖基地

生猪

30

新建,每个基地年出栏1500头以上

9000

 

5

新建,每个基地存栏200头以上

1500

 

15

新建,每个基地存栏羊500只以上。

1500

 

肉鸡

27

新建5个,每个基地年出栏2万只以上;改(扩)22个,完善设施,扩大规模

400

 

13

新建,每个基地年出栏0.5万只以上

1050

 

10

新建,每个基地年出栏0.5万只以上

700

 

蛋鸡

4

新建,每个基地年饲养蛋鸡1万只以上

800

 

米易鸡保种

2

扩建保种选育场2个,新建米易鸡生态养殖场10个(年出栏20000只以上

760

 

种草养畜工程

实施人工种草10万亩、开展种草养畜示范基地建设3个、实施人工种草养畜、圈舍改造、秸秆饲料的加工与推广补贴

3000

 

小计

 

23730

 

 

18高产稳产优质粮油基地建设规模及投资概算

作物种类

建设规模

(万亩)

建设内容

建设投资

(万元)

 

水稻

15

实现土壤优质化、品种优良化、生产标准化、投入害化、经营产业化、开发品牌化

8000

 

玉米

8

3400

 

小麦

4

1200

 

马铃薯

2

800

 

油菜

1

350

 

小计

30

 

13750

 

 

(二)着力科技创新,发挥园区带动作用

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建设现代农业重要保障的理念,站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加速农业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实施规模化引进、吸收世界先进的农牧业生物、工程技术,农牧业信息技术,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技术,建立一批高水平的重大新技术(模式)集成创新与实验示范基地,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运用,推进现代农业的不断创新与提升。

争取申报成功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并加快建设速度。抓好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建设,培育23个在全市、全省靠前的产业。充分利用台湾农民创业园平台,推进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做好配套政策研究制定、项目包装、招商引资、园区核心区建设等工作,引进台湾的农业企业、资金、先进技术和经验。开展早春蔬菜、特色水果等优质农产品标准化创建活动,发展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市县(区)结合主导产业建设一批科技示范园区,集成现代农业科技,使示范区成为农业高新技术的辐射源与科技载体及生态高效农业的样板和经济的实体。

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为现代化农业生产提供强大技术支持。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和人才引进,提高农牧业科技创新水平。建立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和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工程中心;继续推进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之间的市院市校合作,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加速科技成果的研发转化与运用。着力整合各种培训资源开展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注重培训效果,全面提高农民素质。

2015年,建设万亩高产优质水稻示范基地3个、万亩高产玉米示范基地3个、万亩小麦示范基地1个。打造万亩优质芒果示范基地6个,万亩优质枇杷示范基地2个,0.5万亩优质石榴示范基地1个;0.5万亩设施蔬菜示范基地3个。

 

19 农业重大新技术(模式)集成创新与试验基地及投资概算

种类

创新与试验基地(个)

投资

(万元)

建设内容

备注

种植业

水稻

1

150

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 着力新成果、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引进、试验、转化、示范、提升、推广,栽培模式的创新及产品的商品化处理、贮藏、加工、市场营销等

 

玉米

1

100

 

薯类

1

50

 

其他粮食

1

80

 

芒果

2

400

 

枇杷

1

200

 

石榴

1

80

 

烤烟

2

600

 

蔬菜

2

300

 

畜牧业

生猪

1

200

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 着力新成果、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引进、试验、转化、品改、良繁、提升、推广、人工种草、秸秆转化、规模标准养殖、疫病防控、粪便处理与利用、以及产品的贮藏、加工、市场营销等

 

1

400

 

1

400

 

1

100

 

1

100

 

1

100

 

禽蛋

1

200

 

其他

能源

1

400

节能灶、沼气池、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

 

农机

1

300

适宜山区作业的农业机械开发与运用

 

小计

21

4160

 

 

 

 

 

 

 

 

 

20 创新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及投资概算

种类

建设规模

数量(个)

建设内容

建设投资(万元)

备注

种植业示范基地

水稻

1万亩

3

有效实施技术集成,全面开展良种、良壤、良法、良制、良肥、良灌技术配套推广普及,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操作。建成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

600

 

玉米

1万亩

3

300

 

小麦

1万亩

1

100

 

芒果

1万亩

6

1200

 

枇杷

1万亩

2

400

 

柑桔

0.5万亩

1

150

 

石榴

0.5万亩

1

120

 

烤烟

0.5万亩

4

4200

 

蔬菜

1.5万亩

3

30000

 

小计

 

 

 

37070

 

21 农业科技人才引进、再教育与农民技能培训项目及投资概算

项目

每年数量(人/次)

每年投资(万元)

5年共计投资(万元)

建设内容

备注

高级人才引进

4

50

250

学术交流、知识讲座、购置仪器设备、印制宣传资料、技术手册、学习用具、交通费、学费、书籍、生活补贴等

 

再职教育

300

90

450

 

农业职业教育

150

24

120

 

农民田间学校

1500

30

150

30

短期现场培训

80000

120

600

 

小计

 

 

1570

 

 

(三)扶持主体发展,提高农业经营水平

继续实施财政、税收、信贷等各项优惠政策,扶持基础好、潜力大、带动力强的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创新龙头企业经营管理机制,推行各种有效组织形式,鼓励龙头企业建立风险基金、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利益联结机制,促进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形成目标一致、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合力参与市场竞争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扶持农民专合组织的发展,大力发展农村各类专业协会和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引导农民专合组织逐步由松散型向紧密型、单纯技术服务向综合服务方向发展。积极培育农村生产经营大户和农产品营销中介组织,促进农业产业化的繁荣昌盛。加强对农专组织的发展指导。

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积极申报一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产品等。推动农超对接,推动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超市的合作。组织参加西部农博会、上海农产品展销会、北京农产品展销会等国内大型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

 

22  农业产业化建设项目及投资概算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

建设内容

建设投资

(万元)

备注

品牌打造

绿色、有机食品新增12个以上;知名、著名、驰名商标15个以上

自办展览会、新闻会、参加博览会、展览会、交易会,对获得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名优商标等行为进行奖励

3500

每年700万元

扶持专合组织

80

补贴

400

每年16

小计

 

 

3900

 

2015年,扶持培育龙头企业65个,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1~2个,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省级龙头企业10个;新增绿色、有机食品、地理标志12个以上;知名、著名、驰名商标15个以上;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80个,促使80%以上专合组织及协会组织健全、管理规范、制度完善、机制灵活、发挥应有的作用。根据产业发展与市场需要,培育7~9个农产品加工企业,降低农业生产风险,提高初级农产品的加工率及产品附加值。主导产业产品培育出知名商标、著名商标、驰名商标。

(四)加强基础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开展以大兴农田水利、耕地整治为重点的农业基地设施建设,推进中低产田土改造、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重大项目,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水平。继续鼓励发展大棚蔬菜、节水灌溉等设施农业,推进农业集约化生产经营。推进适度规模养殖和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步伐。

2015年,利用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力争新开垦荒地15万亩;每年改造中低产田5万亩,培肥地力10万亩;建设大棚、节水等设施农业面积12万亩。全市草场开发利用率由56%提高到66%以上。农村每年新建沼气池2000口以上,农村沼气池的使用率占适宜建池户80%以上。

 

23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投资概算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

建设内容

建设投资

(万元)

备注

测土配方施肥

100万亩次

测土分析、按种植需要配方补充肥料

80000

每亩次800

高标准农田建设

13万亩

田形调整、沟渠配套、增厚土层、培肥地力,机耕道

65000

每年2..6万亩

沼气池建设

10000

建池、改厨、改厕、改圈

4500

每年0.2万口

设施农业

大棚3万亩,节水农业9万亩

标准钢架大棚,以滴灌、喷灌为主的节水农业

49500

 

小计

 

 

199000

 

(五)推广农业机械,提高农业装备水平

十二五期间,农机化发展将紧紧抓住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结合我市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稳步发展中型农业机械,大量推广适宜山区的小型农机具,重点发展机收、机插、机耕、烟草种植等机械,太阳能提水技术和水果储存保鲜技术。

发展目标:2015年,农机总动力达到75万千瓦,农村人均拥有农机动力1.4千瓦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40%。建设农村机耕道路1000公里;建设农村机电提灌设备1000/4600千瓦,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万亩,旱坡地的机械化节水灌溉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增机械化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开成与水利工程互补的农田供水体系;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面积1万亩;建成2个农机化示范区;农业机械事故率下降10%以上,不发生恶性农机事故。

1. 机耕道路建设

以现有的县、乡道路为依托,深入开展道路进组工程到田工程、便民道入院工程,形成农村道路网络。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建设机耕道路、便民道路、田间道路总里程1000公里,其中:新建100公里、硬化乡村道路150公里。投资估算标准:新建18万元/公里,硬化30万元/公里,维修改造2万元/公里,(维修主要采取受益者投式投劳),概算总投资8336万元。 

24 20112015年乡村机耕道建设分县规划表

建设规模(公里)

投资估算(万元)

小计

其中:

新建

硬化

合 计

1000

100

150

8336

东 区

10

3

3

152

西 区

10

3

3

152

仁和区

300

30

50

2640

米易县

300

24

76

3312

盐边县

380

40

20

2080

2. 提灌设施建设

围绕农业结构调整、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休闲观光农业等现代农业重点,基本配套完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需要的机电灌溉工程设施,改变项目区基地农业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实现旱涝保收的目标。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建设提灌设施1000台,其中:新建、技改170/4600千瓦,达到15.5万方的提水能力,新建田间机井15处,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万亩;新建节水灌溉10000亩。到2015年,全市机电保灌面积达到15万亩,基本满足农村机电灌区农业、农村和农民群众用水基本需要。

25  20112015年提灌设施建设情况规划表

项目

 

 

单位

(万元)

机电提灌溉设施

新增和

改善灌

溉面积

(亩)

节水灌溉

小计

(台/千瓦)

其中:

新建、技改

(台/千瓦)

机井

(口)

投资

(万元)

节水灌

溉面积

(亩)

投资

(万元)

合 计

4272

1000

170/4600

15

2305

20000

10000 

1800

东 区

410

60

16/800

 

400

1000

 

 

西 区

212

20

10/240

 

120

1000

500

90

仁和区

1100

300

35/830

6

417

6000

3500 

 630

米易县

1971

420

80/2000

9

1003

9000

5000

 900

盐边县

579

200

29/730

 

365

3000 

1000

180

3. 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

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着力量开展农机新技术、新机具试验示范和推广。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市新增耕作机械10000台;新增水稻插秧机50台,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面积10000亩;新增水果储存保鲜库10座。大力利用攀枝花充足的太阳能资源,建设高标准太阳能提灌站100座。按照农机具现行价格估算,需投资12116万元。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我市十二五期间的重点推广项目,为了加快推广进度,规划实施机插秧作业补贴,补贴资金由财政资金解决。按50/亩标准补贴,共需补贴资金160万元。

26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推广分年分县(区)规划表

项目

单位

推广面积(亩)

累计投资             (万元)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合 计

2000

4000

7010

9020

10000

160 

仁和区

500

1500

3000

4000

4000

65

米易县

1500

2500

4000

5000

5950

94.6

盐边县

 

 

10

20

50

0.400

注:补贴标准:50/亩。

27  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分县区规划表

项目

 

单位

耕 作

机 械

(台)

水稻插秧机

(台)

水果保

鲜 库

(台)

烟草起

垄机械

(台)

水稻机插秧推广按面积补贴(万元)

太阳能

提灌站

(座)

总投资

(万元)

合 计

10000

30

10

500

160

100

12116

东 区

 

 

 

 

 

5

225

西 区

10

 

 

 

 

10

459

仁和区

4490

10

8

100

65

40

5110

米易县

1500

17

2

200

95

30

2967

盐边县

4000

3

 

200

0.4

15

3355

注:太阳能提灌站投资标准:45万元/座。

4. 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机维修网点建设

规划(2011-2015年)我市建设农机专业合作组织2个,规划投资50万元,以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向多样化创建、规范化和产业化运作、市场化服务的方向发展。鼓励和引导农机经销企业在各乡镇建立农机售后维修网点,规划投资100万元,建立农机维修中心1个,逐步建立健全农机维修体系。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工作指导,切实搞好服务。

5. 农机安全监理

开展农机技术培训。十二五期间,准备培训农机操作人员2000人,农业设施操作员1500人的,另外扩大培训内容,一是开展修理人员的培训,计划培训100人次,二是争取阳光工程培训1000人次。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加大对黑车非驾的清理力度,把黑车非驾控制在10%以内,年检验率达90%以上,农机事故率在20%以下,不出现重大事故。

继续开展农机监理员大练兵活动,以学习提高为基础的业务技能培训,使每个监理员都能熟练掌握各种农业机械的驾驶操作,以及农机相关业务、法律、法规知识。

强化对农机修理业的管理。依照《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运用已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强化我市区域内的修理网点的管理;开展技术等级培训和鉴定,利用国家的政策和法规引导组建联合体,计划期末达到最少二处三级以上的修理网点。以利于农业机械的修理,促进农机化生产安全。

构建农业机械化信息体系。构建一条上自国家,下至乡村的信息服务体系,安排精通业务、熟悉计算机的人员负责,及时做好信息整理、加工、报送、发布的工作。

构建农业机械现代检测化体系。目前,我市区域内的绝大部分区县监理站没有专门进行安全检查的车辆;没有农业机械安全检测线,长期以来靠眼看、耳听、手摸进行检验;没有专门的农业机械培训、考试场所和设备。为此,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将分期分批完善解决。

积极扶持,组建农村农机安全检查组。计划在2015年前在全市80%以上乡镇设立农机安全检查组。实现对全市农机安全管理工作,以点带面,保障农机化生产安全有续稳步进行。

 

 

 

28 攀枝花市农机监理十二五发展规划投资表

序号

实施部门

项目名称

实施

年度

计划投资

(万元)

总投资

(万元)

备注

一、

市农机监理站

农机监理执法服装、办公设备

2011

20

20

 

 

 

农机监理执法车辆

2013

20

20

 

二、

仁和区农机监理站

农机监理执法服装、办公设备

2011

15

15

 

 

 

农机监理执法车辆

2012

20

20

 

 

 

农机驾驶员(操作员)理论考试电脑教室

 

 

80

 

 

 

农机驾驶员实际操作场地考试场

 

 

100

 

三、

米易县农机监理站

农机监理执法服装、办公设备

2011

15

15

 

 

 

农机监理执法车辆

2013

20

20

 

 

 

农机驾驶员(操作员)理论考试电脑教室

 

 

80

 

 

 

农机驾驶员实际操作场地考试场

 

 

100

 

四、

盐边县农机监理所

农机监理执法服装、办公设备

2011

15

15

 

 

 

农机监理执法车辆

2012

20

20

 

 

 

农机驾驶员(操作员)理论考试电脑教室

2014

 

80

 

 

 

农机驾驶员实际操作场地考试场

 

 

100

 

五、

东城区农机监理站

农机监理执法服装、办公设备

2011

5

5

 

 

 

农机监理执法车辆

2015

20

20

 

 

 

农机驾驶员(操作员)理论考试电脑教室

2015

 

80

 

六、

西城区农机监理站

农机监理执法服装、办公设备

2011

5

5

 

 

 

农机监理执法车辆

2014

20

20

 

 

 

农机驾驶员(操作员)理论考试电脑教室

2015

 

80

 

合计

 

 

 

895

 

 

(六)加快质量建设,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全面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强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核心的生产、检测、监管体系的建设。建立和完善市、县 ()、乡(镇)三级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监督检测制度以及产品质量跟踪、追溯制度工作,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和风险评估。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执法,依法查处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农产品,强化对禁用、限用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提高广大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和管理者的质量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整体推进分段实施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

强化标准制定,完善标准体系,强化技术指导与培训,推进农业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实施农业名牌带动战略,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认证和产品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展开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的认证和管理工作。(相关项目投资概算见表29

(七)加速市场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物流                 

重点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建设,对原有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及交易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围绕主导产业,在交通便利的重要农产品产地或集散地,发展一批乡村集贸市场,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产地大型综合批发市场,提高农产品市场的集散吞吐能力。鼓励和支持有实力企业向农村流通领域延伸,建设和发展农业超市、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服务业,切实为农产品销售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易场所和及时准确的需求信息。培育多元化市场竞争主体,特别是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牧业生产大户及经销户,从事市场仓储、冷贮等基地建设,开展商贸。高度重视会展经济,积极办好各类展销会,推介龙头企业,扩大主导产品影响,开拓国内外市场。(相关项目投资概算见表29

(八)健全管理机构,提升农技服务水平

建立适应现代农牧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农牧业行政技术推广、市场监管等管理服务体系。加强市县(区)二级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执法机构,加大投入,明确职责,全面实行农业综合执法,依法规范农牧业生产经营秩序,维护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市县(区)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特别是乡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尽快改革到位,提升服务功能,为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与现代特色农牧业提供高水准全方位的服务。积极引导鼓励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行业内部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系列化服务,鼓励和支持社会其他组织经济实体及个体开展有偿社会化服务,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建立健全高效和富有活力的新型农业管理与社会化服务体系,引领服务于现代农业的发展。

2015年,市、县(区)、乡(镇)、村四级农业服务农业体系全面建成;农业、畜牧行政执法与检测、监管、防疫体系日渐完善;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逐步建立,包括农业超市、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服务网点的延伸扩展;农业信息平台纵深发展;农业生态与资源能得到有效地保护及开发;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广泛实施,农业科技人员再教育与新型农民培训工作进入制度化、常态化。

29 农业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及投资概算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

(个或盏)

建设内容

建设投资

(万元)

备注

农技服务体系

50

改善市、县农牧局及基层农技站房屋、设施设备等

11500

 

农产品质量检测市级中心

1

新建,房屋、仪器、设施等

2000

 

农产品质量检测县级站

5

新建,房屋、仪器、设施等

4000

 

农产品质量检测乡级点

44

新建,房屋、仪器、设施等

2640

 

种子质量监督检验室

1

新(迁)建,房屋、仪器、设施、运转、人员培训、机构认证费

380

 

蚕种监督检验室

1

新建,房屋、仪器、设施等

170

 

动植物防疫体系

动检实验室

6

新建,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1个,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5

6410

 

乡级兽医站

44

改(扩)建,房屋、仪器、设施等

3960

 

村级兽医站

352

新建,房屋、仪器、设施等

2816

 

省间检查站

2

新建,房屋、仪器、设施等

150

 

动植物预警与控制

1

新建,基地设施、仪器设备

550

 

病虫测报站

1

改造,更新仪器设备

220

 

植保专业队伍

25

设备

50

 

绿色防控

300

太阳能杀虫灯

150

 

市场体系

7

改建米易、川云滇2个市场,新建2个农产品交易市场,新建3个畜产品交易市场。每个市场都有足够的交易场所,气调库2500m3,冷藏库1000 m3,农产品检测室、电子信息网络等完善的服务设施

26000

 

信息平台

 

市、县、乡、村的信息网络平台

1500

 

行政执法

12

执法支队2个、大队10个;办公设施、执法设施设备

1800

 

小计

 

 

64296

 

十二五期间,规划重点建设项目123个,总计投入资金53亿元。在总投资中,国家投入占40%,企业投资20%,社会融资25%,农民投资15%

六、十二五农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是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保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部门坚决贯彻市委决议,纵深推进四个倾力打造 认真研究和解决农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困难,切实制定有利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抓好落实,确保领导到位、工作到位、政策措施到位、财政投入到位,推行工作责任制,实现目标管理。坚持用创新的思维来思考发展大计,做到农业发展要有新思路、农村改革要有新突破、农业对外开放要有新局面、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要有新举措,努力开创新世纪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新局面。

 ()加大资金投入

足够的资金投入是保障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各级政府要较大幅度地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设立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重点加大对农业科技、农田水利、畜禽标准化圈舍、农业生态、农业机械、农业信息、农业气象,以及农业现代示范园区、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市场设施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投入。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产业,采取贴息、补助、税收等国家投入为导向,集体企业和农户投入为主体,工商企业和外商投资为补充的农业筹资和投入机制,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宽领域的依靠全社会力量的投入格局。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增加信贷资金对农业的投入,调整农业信贷结构,增加农业中长期贷款的比重,允许农户以房屋产权证和土地、山林承包权证作抵押贷款。大力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提高贷款标准,延长贷款时间,简化担保程序。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鼓励政府、企业和社会资金合作建立针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多种抵押贷款担保组织和基金。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积极开展依托龙头企业资助农户进行农牧业保险试点,加快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

()坚持科教兴农

科技发展水平、科技成果转化率及劳动者素质是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农业科技创新,深化农牧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加大先进实用农牧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力度,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等措施来保障科教兴农(牧)战略的实施。加大对地方农业科研究投入和人才引进,继续推进市校市院合作,加强协作攻关,通过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力求在品种、技术、装备、工艺等方面取得突破,提高农牧业科技研发和创新水平。强化国家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建设,积极培育多元化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大力发展民办科研,鼓励和支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力量开展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事业,建立结构完善、队伍稳定、充满活力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抓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突出优良新品种、节本增效、设施农业、优化技术、标准化生产、病虫害综合防治、农业信息化、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保护及机械设备等的推广运用,提高农业科技转化率。建立完善各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动员和鼓励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农民培训工作,重点培养村组干部、专业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农村经纪人等,大力提高农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和转产就业能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

()加大政策扶持

稳定完善的政策和有效的贯彻执行是推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动力。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农民土地承包经营各项权利,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流转行为,加快土地规模经营发展,为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积极探索集体资产运营和产权流动的新路子,提高存量资产的运营效率,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和服务功能。鼓励和引导农民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明确法律地位,发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不断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好农村劳动力就业、最低生活保障、合作医疗、子女上学等问题。加大扶贫奔康工作,尽早改变落后面貌,促进农村经济平衡发展。在城镇化的地方,切实抓好村改居(村委会改为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推进城市化社区管理。

()创新经营管理

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在支持各种所有制成份参与现代特色农业建设的基础上,探索多种形式的高效生态产业经营管理机制,调动广大生产者的劳动积极性。积极推广公司建场,分户承包、统一经营、独立核算的经营模式,促进特色高效生态产业向企业化、集约化发展;制定政策,积极引导,发展农民和企业、科研技术部门和农民、农民之间、企业之间等多种形式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的农业开发实体;充分发挥各种学会、协会、专业合作社的作用,以此为依托,努力提升优势农产品竞争力,形成学会(协会等)+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着力抓好龙头企业或专业批发市场为核心,发展和建立基地,形成公司(专业市场)+基地+农户六方合作+保险的经营模式。在经济实力较强和其他有条件的村,围绕一村一品实行集体统一建设、统一经营、分户管理,使优质高效特色产业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现代化发展的路子。通过各种有益的形式,提高优质高效生态产业的组织程度,真正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优质高效生态产业运行机制。建立有利于现代农牧业发展的新型农牧业行政技术推广、市场监管等管理体系,促进农业各产业的有机衔接、协调发展。

审核: 市发展改革委   责任编辑: 市发展改革委